政策标准篇
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首个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在石墨烯新材料领域的话语权得到提升
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IEC/TS《纳米制造-关键控制特性-第6-13部分:石墨烯粉体-含氧官能团含量:Boehm滴定法》于2020年正式发布。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标准化工作为山西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助推山西省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以先进标准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从而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泉州新材料政策出炉,优先发展半导体材料、石墨烯等领域
《泉州市新材料产业六大重点领域发展实施方案》出台,确定优先发展化工新材料、半导体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石墨烯材料、纺织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六大重点领域。
市场篇
总投资70亿元石墨烯科创城项目落户哈尔滨呼兰开发区
9月1日,总投资70亿元的黑龙江石墨烯科创城、黑龙江省石墨烯研究院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哈尔滨市呼兰区举行。据了解,这是深哈合作的战略合作项目。呼兰区多次与深圳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石墨烯产业项目进行了深入洽谈,最终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平遥经开区拟建石墨烯产业园
山西晋中平遥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其中,石墨烯改性远红外发热浆料和石墨烯电热膜自动化生产设备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分两期规划建设。项目全部建成达产达效后,可实现销售收入约60亿元,年利润总额可达7.2亿元,实现税金4.5亿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福建打造石墨烯全产业链
石墨烯是最炙手可热的新材料之一,在半导体产业、光伏产业、航天、军工等传统领域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福建已经形成多地分布式发展的石墨烯产业格局。
榆林首家石墨烯产业项目落户锦界
由陕西兴汉澜墨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1000吨/年石墨烯粉体项目在神木锦界工业园区落户。兴汉澜墨石墨烯粉体项目总投资10020万元,占地33亩,首期单条生产线年产石墨烯300吨,二期扩能后实现年产1000吨。该项目系榆林市发展改革委员会重点关注的新兴产业发展项目,对弥补榆林市非能化工领域的空白,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新成石墨计划投资新建年产10万吨石墨烯防腐涂料产业化项目
宜昌新成石墨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总投资3.2亿元新建年产10万吨石墨烯防腐涂料产业化项目。该项目计划占地110亩,计划2020年开工建设。新成石墨是国内最大的柔性石墨生产企业,拥有可膨胀石墨生产线3条,可年产可膨石墨12000吨;柔性石墨卷板材生产线6条,可年产石墨卷板材5000吨;生产密封材料设备8套,可年产500吨石墨密封件。
世界最大石墨烯纳米管生产装置在新西伯利亚投产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news报道,俄罗斯OCSiAl公司的Graphetron 50在新西伯利亚投入运营,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墨烯纳米管合成装置,石墨烯纳米管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各种材料的性能。
厦门市将建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 预计2021年底建成
火炬高新区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石墨烯新材料项目对硬件载体和培育服务的需求。据悉,该产业园是火炬高新区搭建“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化”培育链的关键一环,产业园将于2021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后火炬高新区石墨烯孵化基地建筑面积约有30万平方米。
科技篇
8英寸石墨烯晶圆开启“芯”变革
在2020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超平铜镍合金单晶晶圆、8英寸石墨烯单晶晶圆、锗基石墨烯晶圆等新材料亮相,展示了我国在高质量石墨烯材料领域的创新成果。在上海市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的推动下,科研团队实现了这些成果的小批量生产,产品尺寸和质量处于国际“领跑”地位。
上海微系统所等制备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纳米带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浩敏团队首次在六角氮化硼(h-BN)表面制备出手性可控的GNR并进行输运性质研究。该研究首次将手性可控的GNR面内集成在h-BN晶格中,是面向开发具有原子层厚度的高性能集成电路迈出的重要一步,为实现操控和堆垛具有极薄厚度的复杂纳米集成电路提供新途径。
15秒超快充电,Skeleton石墨烯电池获10亿大单
Skeleton Technologies和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正在开发一种15秒即可充满电的石墨烯电池,这种技术有望获得一份10亿欧元的合同。据了解,超级电容制造商Skeleton Technologies与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已完成了超级电池的开发,这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石墨烯电池。
这款超级电池的关键区别在于Skeleton公司的专利弯曲石墨烯碳材料,这种材料可用于超级电容。据说该超级电容器是市场上提供能量密度最高的。通过使用获得专利发明的石墨烯材料,该新系列超容拥有4500法拉(电容单位)。该公司声称竞争对手产品中最接近的也只有3400法拉(电容单位)。
英国研发石墨烯锂电池获得突破,寿命延长一倍以上
英国沃里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用石墨烯梁加强阳极的结构,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用硅代替阳极中的石墨,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并使寿命延长一倍以上。
3D打印+石墨烯,Archer Materials公司推出用于疾病检测的石墨烯生物传感器概念机
根据外媒报道,Archer Materials公司近期对外宣布该公司在石墨烯基生物传感器方面取得突破,利用3D打印技术和石墨烯材料,成功地制备了用于疾病监测的石墨烯生物传感器的概念机。
高功能化石墨烯3D打印材料诞生
浙江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甘油分子对氧化石墨烯的溶剂化作用,设计了氧化石墨烯/甘油3D打印墨水。该项研究开拓了新型三维石墨烯框架材料的范畴,为石墨烯材料在储能、复合材料、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石墨烯芯片迎来突破,芯片国产化有转折?性能是硅基芯片的十倍
中科院近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在碳基芯片领域取得突破,相比于现在国际通用的硅基芯片的性能,要高出十倍以上。
Science:化学合成半导体纳米孔石墨烯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纳米科技研究所Aitor Mugarza, César Moreno和西班牙圣迭戈•德孔波斯代拉大学Diego Pea团队合作,报道了一种化学分子前驱体聚合制备1 nm孔半导体石墨烯的新策略。
蓄势待发,石墨烯即将掀起生物检测革命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线宽~40μm)气溶胶喷射印刷技术实现石墨烯生物传感器的低成本制造。
据悉,此类组胺传感器不仅适用于鱼类,它还可以检测沙门氏菌,癌症或禽流感等动物疾病。此外,通过切换与打印传感器相连的抗体,还可推广到各种传感应用,如环境毒素检测、食源性病原体检测、可穿戴健康监测和健康诊断等。
上海微系统所等在石墨烯单晶晶圆研究中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高迁移率的石墨烯单晶晶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制备出的单晶石墨烯晶圆展现出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有望对石墨烯纳米电子器件的研制提供材料支撑。
石墨烯电池搭上超级快充 概念股有望爆发
从广汽新能源官方获悉,石墨烯电池量产研发工作终于从实验室走向实车,广汽新能源埃安车型将率先搭载。据悉,基于广汽三维结构石墨烯(3DG)材料而研发的“超级快充电池”已经完成电芯、模组、电池包样件的测试工作,并搭载整车进行了装车大功率充电测试,电池寿命和安全性均已达到使用标准。该款“超级快充电池”搭载实车进行充电测试,仅需8分钟就可以将电池充电至85%,充电时间与传统燃油车的加油时间相当。
澳洲发布新型石墨烯太阳能加热超材料
澳大利亚墨尔本斯威本科技大学转化原子材料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石墨烯薄膜,这种薄膜可以吸收90%以上的太阳光,同时消除了大部分红外热发射损失,这是该项壮举的首次报道。 这是一种高效的太阳能加热超材料,能够在开放环境中以最小的热损失快速加热到83摄氏度(181华氏度)。该薄膜的拟议应用包括热能收集和储存、光热发电和海水淡化。
科学家为大面积缺陷型石墨烯的应用打开新思路
从河北大学获悉,该校闫小兵课题组通过电子能量损失谱和第一性原理计算,首次在忆阻器中证实了碳导电细丝的存在,并通过电场调控实现了仿生神经突触功能。该研究为大面积缺陷型石墨烯的应用打开了新思路。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Materials Horizons。
莱斯大学实现石墨烯自下而上克级快速合成
莱斯大学化学专家詹姆斯•图尔(James Tours)的实验室团队引入可以将碳源大量转化为有价值石墨烯薄片的新工艺。该工艺具有快速和低成本等特点。负责人图尔说:“我们引入的‘快速石墨烯’工艺具有快速、低成本等优势,它可以将煤、食物残渣或塑料等物质快速转化成石墨烯,其成本显著低于其他批量生产石墨烯的工艺。”
中国科学家在单层石墨烯力学性质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通讯》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借助新开发的技术,实现了对单层石墨烯的定量拉伸测试。相关结果和实验技术有助建立这种“超级材料”的真实力学性能标准,推动这种高性能材料更好地应用在不同领域。
我科学家成功研制超平整石墨烯薄膜
由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力波教授团队领衔,协同学院四个青年学者团队,以“质子辅助生长超平整石墨烯薄膜”为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将质子辅助生长用于高质量石墨烯制备的研究成果。这项工作,不仅探索出了一种可控生长超平整石墨烯薄膜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该团队还发现了这种生长方法的内在机制,即质子辅助,这种方法有望推广到柔性电子学、高频晶体管等更多重要的研究领域。
参考资料:
中国粉体网、山西日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东北网、经济日报、涂界、每日经济、EEWORLD电子工程世界、新锐新材料、中国化工报、盖世汽车网、科技小学弟、电子发烧友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石墨烯联盟、科技日报、上海微系统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证券时报、物理研究所、中国电力网、中国科学报、新华网、光明日报